评分:7
差强人意
优点:游戏画面非常出色。
缺点:目前版本内容比较匮乏。
缺点:不支持MOD。
推荐人群:建造生存类游戏爱好者
玩家们似乎很喜欢在游戏里捡垃圾盖房子,自从《我的世界》风靡全球之后,基于“建造”和“生存”玩法的一票小游戏如雨后春笋般挨个冒了出来,题材涵盖之广、作品数量之多简直是数不胜数,就连《辐射4》这样的传统3A大作也不能免俗,这股势头先是从PC扩散到主机,接着,烧到了手机上。
国内玩家*常用,也是人数*多的平台就是手机!所以无论国外哪个游戏火了,想要引进国内,或者说想要复制一个到国内,统统只能选择手出机版。《创造与魔法》就是近来一大批生存建造类游戏其中的一个,前有《我的世界》国服和千万用户量级的《迷你世界》,后有腾讯高调布局的《手工星球》和未来将会引进的《方舟》,《创造与魔法》到底有没有脱颖而出的本事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更有效率的建筑方式
《创造与魔法》并没有像其他生存游戏那样采用方块风格,它的野心显然更大。事实上,本作对标的并不是《我的世界》这种基于方块单位的沙盒游戏,更像是类似于《七日杀》《流放者柯南》等真实比例建模的游戏。
游戏中用来建造的基础单元不再是方块,而是现成的组件,这些组件包含建立一座房子的基本结构,比如墙壁、台阶和屋顶。玩家再也不用像我的世界那样一块砖一块砖的搬运了,这样做的好处在与降低了玩家的建筑工作量,让造房子更有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建造难度,至少就算是从没玩过建造游戏的新人,也能用现成的组件拼出一个系统默认造型的房子了。
因为组件的存在,游戏制作组的素材制作能够放飞自我,脱离方块结构的束缚,在房子的造型设计上更加自主和激进。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,就是这一类使用组件建造的游戏中,玩家的建筑造型很可能会被素材风格限制。
除了建造还有探索
建造类游戏的玩法已经非常成熟,各种材料的获取方式无非就是撸树撸石头,打动物掉毛等等,这类游戏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只在于建筑素材的多寡和美术风格,想要俘获玩家的芳心,空有捡垃圾造房子是不行的。
建完房子后玩家可以干什么?当玩家们经历过苦逼的采集素材阶段,建立起自己的城堡,当食物和水源不再稀缺时,如果没有额外的动机来让玩家消耗这些资源,那么这款游戏对于玩家来说就走到了尽头,而《创造与魔法》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探索。
事实上制作组投入了很大的心力来打造游戏中的世界,小到游戏里素材的图标,大到一个孤立的岛屿,玩家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协调感,游戏的昼夜过渡效果非常自然,因为不再是像素方块风,地图也不再是随机生成,所以在游戏里逛地图也确实是一种建房子之外的选择。
《创造与魔法》画面很漂亮,在一些交互上也做得不错,但它依然有着国产游戏一惯的毛病,就是对美术素材的不友好“借鉴”,游戏中有部分食物和材料的图标,可以说与《塞尔达传说:旷野之息》相差无几,虽然这对于国内玩家而言无伤大雅,但我衷心希望国内游戏圈子能够自信且洁身自好一点。
没有MOD的沙盒游戏
和国内同类手游差不多的是,游戏是不支持MOD和玩家自创素材内容的,玩家能够在游戏中创作的东西 也仅仅限于地图,这些地图可以通过“创意工坊”栏目进行下载和上传,一切服装和建筑素材只能等待在商城中更新。
我玩过了数个名气较大的国内沙盒建造类手游,不支持MOD的现象十分普遍。氪金点无外乎“时装”“坐骑”“人物”,作为一款F2P游戏,做内购无可厚非,但对于沙盒创造类游戏来说,如果玩家只能使用的素材,那这款游戏的体验其实是有很大局限的。
沙盒游戏的玩家社区一定是由“建筑大神”“MOD专家”和“数量庞大的路人”构成的,它们构成了沙盒游戏玩家社区的铁三角,萌新被建筑大神带入坑,而建筑大神则利用MOD专家的作品创造更好的作品,“建筑大神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“MOD专家”高度重合的,《我的世界》流量*大的内容永远是“MOD下载”。
因为手游盈利的商业需求,国内手游厂商天然的排斥“MOD”内容,他们希望自己成为*的“MOD制作者”,而这无疑会极大的损害沙盒类游戏的本源乐趣——“自由的创造”
你很难说《创造与魔法》做得不好,它有着平易近人的操作系统,有一个带有剧情的序章来帮助玩家尽快上手,它的画面也足够吸引人。但作为一款沙盒建造类游戏,缺失MOD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