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款APP都是一种态度——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常用APP浅析

时间: 2021-10-12 09:34:02 来源: APP下载 编辑: APP下载

引言

互联网金融,这个风口刚开始的时候,不觉得神奇在哪里。我们之前一直做的网上银行、手机银行,难道不是互联网金融么?

但是等风真正吹起来,那就算是航母,也淡定不了。工行真正跻身于互联网金融的大潮,应该是从2013年的融e购算起吧,投帅有幸算是当年的亲历者之一。

航母试水——融e购,宇宙行的困境与破局

还记得融e购项目启动的誓师大会上,老总一脸严肃地开玩笑说:“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,请在座的各位做好几个月不能跟家人见面的准备。”

当然实际也没有那么夸张啦,虽然披星戴月是常有的事,但是做IT的,有几个能正点下班?

问题是,融e购真的只是一个尝试,很多东西改了又改,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经验不足,而请来的外包团队,研发风格又跟工行的习惯相去甚远,再加上实际上线时间紧迫,原本应该是呈线性关系的:代码开发-功能测试-系统测试-模拟测试模式;几乎变成了同时进行的多线并行模式,边改边测,随测随改。最后投产日期临近,很多东西还没弄好,只能先砍掉强行上线。

当时对融e购的前景,并不太乐观,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金融业务不做,而要冲进早已是竞争惨烈的电商圈里从零开始。

感觉高层的思路很单纯,就是只要客户都来我们这里买东西,那么我们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,风口啊,大数据啊,互联网金融啊什么什么的。

再投帅看来,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:如果客户不来我们这里买东西,怎么办?

电子商务,说到底拼的无非就是,东西多(我有你没有),价格低(都有我便宜),物流快(一个的价格我能先送到)。

而这三点,融e购一条也不具备:

它的店铺数和商品数相对其他同行丝毫不占优势;

价格补贴虽然开始能够吸引人气,但不具备可持续性;

没有自己的仓储和物流,对商铺发货时间和物流运输毫无约束力;

一般的B2C网站还可以通过“自营”进行信誉加持,融e购连自营卖货的条件和打算都没有。

积分抵现、网银用户免注册,这些勉强只能算是一个亮点或是优势;它们的力度,远远达不到让用户放弃熟悉的电商网站,转战融e购的地步。

电子商务,单靠用户导流是玩不转的:

用百度的人比用工行网银的人多多了吧,百度有啊有多惨?

有QQ的人比有工行卡的人多多了吧,腾讯拍拍有多惨?

都是前车之鉴啊,如果融e购只是个B2CB2B的购物网站,那么,它可能只是个匆忙投产的面子工程,它的意义可能仅在于,工行也参与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来了。

所幸的是,工行对融e购的期望,并不止于此。

经过短暂调整,融e购明晰了平台定位,确立了以“B带C,以C促B”的业务发展模式,同时利用自身的特有优势,展开“以融引商,以商促融”的业务扩张战略,精准扶贫、司法拍卖、购车云贷等等一系列外延拓展,不禁让人感叹,只有用户想不到,没有宇宙行做不到的业务。

现在的融e购,早已不再局限于B2CB2B的传统电商模式,它下辖e采购、e差旅、e跨境、e资产、e公益五大子品牌,服务覆盖多个金融和非金融领域;联动行内贵金属、银行卡、私人银行等多个部门,合力打造出贵金属专区、积分专区、分期专区、私人银行专区等四大专区。其中,融e够去年全年贵金属销售达到8.3亿元,占全行线上贵金属销售总额的96.5%;积分兑换3693亿分,超过全行积分兑换总量的69%。

航母试水-融e购

2018年12月的综合电商排行榜,融e购,超过亚马逊(中国),排名第九,在银行系电商中更是继续稳稳地名列榜首;截止2019年6月,融e购的周登录人数到达1497.8万人次,活跃用户超过140.3万人。

然而,宇宙行并没有就此止步,在“以融e购为载体,多举措并行”的大方针下,推动与外部的企业、机构甚至军队等40余家外部单位合作,提供支付、清算、理财、融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。这些探索过程中,既涌现出“军易行”这样军民融合的输出创新案例;又打造了“e链通”这样跨境金融项目输出平台试点。

另辟蹊径——融e联,宇宙行的迷茫与坚守

与融e购不同,融e联的定位一直比较尴尬,一直在摸索中前行,在尝试中寻找方向。

融e联开始脱胎于工银信使,在账户余额变动提醒不再免费之后,用户还可以通过融e联继续免费接收通知。

但是对用户来说,只为了接收余额提醒而单独下个APP实在有些浪费;

对工行来说,面对大量使用融e联的用户,也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转化。

*个思路,是转型成即时通讯软件,对标微信。

那一版的融e联可以说,模仿痕迹很重,连“公众号”、“朋友圈”这些功能,都一字不改地连名字一起照搬了进来。

很遗憾的是,微信在即时通讯界的地位,无可动摇;当年马云撂下多大狠话,“往来”也只能黯然收场。因为即时通讯软件的核心在于社交,不是你自己用着好就可以的,还要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用,这款软件才能流行起来。

微信已经做大:

很少有什么功能是新出的即时通讯软件能做,而微信做不到的;

就算有,这个功能也只是针对少数特定场景的优化,适用于少数人群,没法短时间内改变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;

既然微信也可以做到,那么何必再多换一个软件呢。

投帅本人就亲历过,客户经理来推广融e联,扫码注册送礼物之后,又用微信建了个微信群的笑话,以后的联系互动还都是通过那个微信群进行,融e联再没有过任何沟通记录。

融e联的即时通讯尝试,可以说是此路不通,不但外界没人用它,行内工作交流的任务,也交给了新开发的“e办公”负责,而不是融e联。

第二个思路,是做移动支付,对标微信和支付宝。

不得不说,宇宙行的野望,每次都是朝着业界*努力。这一版的融e联加了扫码支付功能,线上线下各种促销优惠铺开,宣传工作也是做得红红火火。

然而这次尝试的失败,几乎也是可以预见的。

对商家来说,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,远多于使用融e联的用户,没有什么额外动力协助融e联做推广;

对用户来说,微信有常驻内存的优势,支付宝有使用偏好的优势,没有什么必要再特意调出一个融e联来支付。

单靠补贴改变用户习惯,是件很难的事。移动支付的市场争夺战,早已结束了。市场和用户都被微信和支付宝瓜分完毕。

云闪付、京东支付、美团闪付等等这些后来者,努力到现在,也没能从这俩巨头口中夺下多少蛋糕,我们也不必苛责融e联。

第三个思路,就是现在的,综合资讯平台,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对标产品。

“信使”不再局限于余额提醒,而是囊括了物流、社保、公积金、生活缴费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;

刚推出的“记账本”功能,可以自动同步信息服务的出账入账信息;

专属的“本地服务”可以根据用户定位,显示当地的个性化服务信息。

新上线的“社保服务”入口,使融e联成为人社部签发电子社保卡排名前十的平台之一。

“公众号”不再是单一的资讯宣传,而是变成为学习、医院、社区、司法机关等各行业客户垂直搭建服务场景;共推出金融、电商、校园、社区、医疗、企业、社团、党建等八大场景模板,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。

另辟蹊径-融e联

通过开放合作,融e联为个人用户户带来了更优质便捷的服务,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全新的流量入口,也为各分行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,充分实现互助互惠,合作共赢。

现在的融e联好像没有特定要做什么,现在的融e联又好像什么都能做。

如果说融e购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,那么融e联就还处于青涩成长的阶段。

正面迎敌——融e行,宇宙行的骄傲与倔强

融e行的前身,就是大家熟悉的手机银行。投帅在手机银行项目组呆过将近两年吧,感觉手机银行的项目质量比投帅之前做的基金后台,真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,几乎每期项目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,都在修改上期项目遗留下的BUG。然后就掉入一个当期项目的研发时间不足,又导致了本期项目质量低下,进而影响到下期的恶性循环圈。

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移动端的更新迭代太快了,记得有一次IOS系统升级,之前好好的程序忽然就全都不能用了,投帅大晚上被叫回单位,紧急修补。

结果就是,融e行一直广受用户诟病,界面丑、启动慢、功能杂,不好用;而每次升级之后,吐槽点就会变为:界面更丑、启动更慢、功能更杂,更不好用。(手动捂脸)不知有多少亲朋好友跟投帅抱怨过:你看你们那个手机银行做的,啥都找不着在哪;你看人家支付宝做的,多友好啊。

可是现在回过头再看呢?

投帅惊讶地发现:

融e行的界面,越来越个性化,越来越像之前的支付宝;

而支付宝的界面,越来越“大而全”,越来越像之前的手机银行。

双方的功能,重叠的地方也越来越多,不但支付宝向银行学习了很多传统金融部分,宇宙行也放下身段,吸取了很多诸如“余额理财”(对标余额宝)之类的互联网金融先进经验。

既然功能和界面都趋近于一致,那么,双方迟早都会狭路相逢。

要在这场较量中获胜,“以客户为中心”就不能再只放在口头上,功能是0,客户体验是1;你功能再强大,客户觉得不好用,那什么都是白费。

手机银行,算是银行的传统项目,在这个战场上,我们输不得,也输不起。

正面迎敌-融e行

宇宙行认真了:抛掉那些“页面布局轻量化、视觉效果精致化、指尖触控*优化、运营价值*大化”的排比句,这次工行多次请来了IBM专家诊断设计方案,在产品前期就不断优化设计;依托众测平台邀请行内5000名普通员工发起众测,累计收集意见建议4300余条。

综上

作为在研发中心奋战过8年的前科技线员工,对我行的金融科技事业,可以说是有很深的感情,曾经看着它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投,曾经陪着它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地改;总觉得这个锐意进取的工行,这个信心满满的工行,这个诚意十足的工行,才是大家熟悉的工行,才是大家喜爱的工行,才是值得大家信赖的工行。

我不知道,大象是不是真的可以轻舞飞扬,但是我确信,航母依旧可以冲锋陷阵。

热点资讯